清博教育-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将给职教带来哪些变化

新闻详情

News Details

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将给职教带来哪些变化

发布时间:2019-12-02

近日,教育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职业院校开展职业培训年均5000万人次以上;推动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大力开展新技术技能培训。

一、给职教带来哪些变化?

职校将成为就业、创业培训重要阵地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使职业院校成为就业创业培训的重要阵地,基本形成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职业院校年承担补贴性培训达到较大规模,开展各类职业培训年均达到5000万人次以上;重点培育一批校企深度合作共建的高水平实训基地;建设一大批培训资源库和典型培训项目,培养一大批能够同时承担学历教育和培训任务的教师。

《行动计划》要求,要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推动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建筑新技术应用、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大力开展新技术技能培训。同时,职业院校要大力开展家政、养老、护工、育婴、电商、快递、手工等领域初级技能培训,使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行动计划》从10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行动措施。包括广泛开展企业职工技能培训、积极开展面向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大力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做好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推进培训资源建设和模式改革、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支持多方合作共建培训实训基地、完善职业院校开展培训的激励政策、健全参训人员的支持鼓励政策、建立培训评价与考核机制。

二、哪些人可获职业培训?

重点就业群体、失业人员、企业员工

为了解决当前职业培训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行动计划确定了针对性的培训对象,主要围绕三类群体展开。

首先是对企业职工开展技能培训。推动职业院校联合行业企业面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建筑新技术应用、智能建筑、智慧城市等领域,大力开展新技术技能培训,通过开展现代学徒制、职业技能竞赛、在线学习等方式,促进企业职工岗位技术技能水平提升,维护职工队伍稳定。

其次,对重点人群进行就业创业培训。开发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去产能分流职工、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创业培训项目。例如,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开设大学生、退役军人就业技能训练班;加强适应残疾人特点的民间工艺、医疗按摩等领域培训;涉农职业院校送培训下乡,把技术技能送到田间地头和养殖农牧场,培育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等。通过加强对重点就业群体的培训,解决结构性就业问题。

第三,对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培训。面向长期失业青年、农村留守妇女、大龄失业人员等,开发周期短、需求大、易就业的培训项目。如开展家政、养老、护工、育婴、电商、快递、手工等领域初级技能培训,使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在提供就业培训的同时,还要突出帮、教、扶等特点,积极联系合作企业,择优推荐工作,提供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实现培训即招工、培训即就业的目标。

三、如何保证培训高质量?

加大校企合作,组建培训团队

行动计划为将职业院校打造成就业创业培训的重要阵地提供了顶层设计,但需要意识到的是,在政策落地时,职业院校仍面临不小挑战。

羊城晚报记者走访多所职业院校发现,如何完成职业院校师资队伍转型是第一大挑战。记者注意到,职业院校大多是事业单位,招聘的教师多是从校门直接走出来的具有较高学历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他们理论功底较为深厚,但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相对薄弱。多所职业院校负责人直言:“这无疑对于职业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职业培训面对的学员,是具有丰富经验和实战能力的企业员工。如何用理论解决实操中的难题,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此外,如何设计出能够满足企业实际运行需要的培训课程,以及如何进行高质量的培训管理,同样是职业院校面临的挑战。对此,不少职业院校认为,这需要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培训市场不同于学校按学期招生,而是需要常年持续不断进行招生,需要与更多与企业、社会人员打交道。职业院校还要组建培训教学团队、研发团队、实施团队和服务保障团队,保证职业培训高质量开展。(文/羊城晚报记者 周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