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14
2008年,智明星通创始人唐彬森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带领初出茅庐的学生创业公司,在运营举步维艰时得到北航天汇的20万元天使投资。“我们团队被一种认可和信任点燃了。智明星通过去10年累计为国家创造了40亿美元外汇收入,成长为全球顶级游戏公司。大学科技园对双创意义重大。”唐彬森说。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重要的阵地和载体,北航国家大学科技园和承担企业孵化的北航天汇,是我国大学科技园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6月10日,以“创新·领航”为主题的大学科技园及高校孵化器双创升级高峰论坛在北航举行,专家学者探讨如何更好发挥大学科技园及高校孵化器价值,构建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更强劲创业动力,构筑推动区域创新发展高地。
孵化关键是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我国大学科技园和高校孵化器发展数十年,已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人才培育输送的核心枢纽、大中小企业融通的先天通道。目前,许多知名上市科技公司和社会广泛运用的高科技成果,最初都从大学科技园走出。
大学科技园如今遍布全国,是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双创智力资源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在科技部高新司原巡视员、中国大学科技园研究会顾问耿占修看来,大学科技园和孵化器的发展要注重从原始的提供空间、资金支持,转变为全方位的创业一体化指导。
“大学生创业不仅要看拿了多少证书,关键还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切切实实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真真正正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耿占修说。
“孵化器已经得到了科技界、教育界以外的认同。”中国技术创业协会副秘书长、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首任处长张峰海表示,高校孵化器和大学研究成果要紧密结合,应该把成果转化、应用放在首位,提升支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力。
1999年,北航天汇由北京市科委和北航共同创立,是北京市首家企业化运行的科技企业孵化器。 20年来,北航天汇孵化器累积孵化企业超过1200家,毕业企业超过500家,年申报专利数超过360项,孵化成果卓著。
激励政策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
在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战略背景下,国家先后在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税收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激励措施,大学科技园的升级发展也引人关注。
北航天汇孵化器运营模式经历了多次迭代,从依托高校资源的成果转化孵化器业务模式1.0阶段,到以增值服务为主的生存之道2.0阶段,再到构建垂直领域产业孵化链条的3.0阶段。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发展,在全球掀起新一轮产业革命,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下一步,北航天汇孵化器将开启4.0阶段‘汇·创’模式新探索,即以孵化器加速为核心,搭建云服务平台,通过投资、运营、服务三大功能,形成相辅相成生态链条,打造全智能型孵化器运营模式。”北航科技园董事长、北航天汇孵化器董事长李军表示。截至目前,北航天汇已经布局硬科技种子企业200余家,并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形成了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军民融合四大产业集群。
“科技成果转化不仅仅是为大学专利或成果找到资金,更深层次的是多维度的转变。”北航教授、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戴树岭认为,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是“转化”,包括自我认知的转化、专业背景参与度的转化等。
在北航天汇孵化器的扶持下,戴树岭创办北京东方瑞丰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研制出我国首套飞行模拟器,不仅填补了国家相关领域空白,打破模拟机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还大大降低了单台设备动辄过亿元的购买成本。
主动迎接科技园体制机制改革
近几年,高校众创空间及各种孵化平台层出不穷,增长迅速。大学科技园如何打造自己的特色?面对高质量发展目标,大学科技园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大学科技园要瞄准‘大学’二字,思考怎么发挥高校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转化学科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机制改革和人员能力提升,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包括以创业带动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及为地方经济和区域发展作出贡献。”浙江大学科技园总顾问葛朝阳说。
重庆大学科技园从1999年筹建,至今走过了20年。“大学科技园要以高校为主体,融合高校工作找准发展定位,形成自己的融动,在推动就业等多方面发挥强有力作用。”重庆大学科技园董事长李林说。上海交大科技园总经理杜松宁则认为,作为校内外资源结合的纽带,大学科技园要立足建设成为一个专业化的创新研发平台。
专家在论坛上表示,今后不管校企关系如何变化,体制机制创新可能是大学科技园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必须具备对行业的深层次理解,真正了解技术从大学出来到底应该是什么样、怎么进行概念验证,要创造符合大学科技园和高校孵化器本质回归的环境。”杜松宁说。
华中科大产业集团董事长、科技园董事长童俊表示,要用主动的心态投入到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主动迎接大学科技园体制机制改革。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