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博教育-人才支撑不可替代 基础地位不可动摇

新闻详情

News Details

人才支撑不可替代 基础地位不可动摇

发布时间:2019-02-26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撰的《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2月22日正式发布。这是我国首个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报告呈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整体质量,以帮助社会各界深入了解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国家层面的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报告的制度化平台。


       报告指出,从2012年开始,我国劳动力人口开始逐年下降,而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向社会输送400万以上毕业生,有效保障了新生劳动力的供给。2017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承担各类社会培训特别是企业员工培训463.99万人次,为提升一线产业工人的技能水平作出了贡献。中等职业教育在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升劳动力人口学历层次,为一、二、三产业提供技术服务,传承民族文化,助力精准扶贫方面均发挥出巨大作用。


       报告同时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正面临巨大的困境和压力,基础地位出现动摇倾向,发展环境亟须改善。


       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全面发展


       报告指出,全国有超过四成的高中阶段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超过2/3的中职生在国家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和省级优质特色学校接受优质教育。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有中职学校1.07万所,招生582.43万人,在校生1592.5万人。从结构来看,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职普比为42.1∶57.9,在校生职普比为40.1∶59.9。


       报告指出,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努力开创品德有保证、技能有提升、就业有出路、升学有渠道的新格局。据统计,70%以上的中职学校在专业系部设立了独立党支部,探索出一批具有鲜明中职特色的德育课程模式。不少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劳动课程,引导学生崇尚、热爱和尊重劳动。13个省市综合测试抽样显示,2017年,中职学生公共基础课平均合格率为90.85%,体质合格率达到89.62%,专业技能课平均合格率为92.35%,有3600余名学生在全国和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奖。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38%,对口就业率72.95%,超过35%的毕业生可以升学,直接就业仍然是中职毕业生发展的主渠道。


       报告显示,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主要集中在专业建设、实习实训、师资队伍、信息化教学等方面。2017年,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新一轮《中职学校专业目录》修订工作,增设了无人机应用、新能源汽车技术、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等专业,引导中职学校主动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多年建设,基本形成了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构成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师生比由2016年的1∶19.84提高至1∶19.59,据13个省市中职质量年报统计,“双师型”教师在专任教师中占比32.72%。


       报告显示,中职的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截至2017年底,全国共成立了56个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覆盖了95%的中职专业,发布了近60个行业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指导报告和13个行业职业教育年度报告,行业参与职业教育愈发紧密。中职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热度高涨,全国已成立的1406个职教集团中,由中职学校牵头组建的集团有722个,有94所中职学校入选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分析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报告认为,中央顶层设计和各级政府履职落实是最大的保障。截至2017年底,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都建立了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中等职业教育形成了以免学费、国家助学金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及顶岗实习为补充的资助政策体系。在中央财政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项目,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的提升,改善基本办学条件。


       “大体相当”动摇,挑战前所未有


       报告认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是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出现动摇倾向。一些地方政府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出现了摇摆,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要求的态度不够坚定、措施不够有力,中等职业教育整体规模呈现下滑趋势,基础地位有被削弱的倾向。


       二是区域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不平衡在保障能力上有明显反映,地区间对中职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差异较大。部分县域中职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持续薄弱,中西部地区城乡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差距仍然很大,农村职校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快。


       三是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动力和能力不足。激发中职学校发展活力的体制机制改革尚不深入,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办学的制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动力和能力双重不足。


       四是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仍需改善。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偏见仍然存在,认定其为“差生”教育、“末流”教育,技术工人社会地位不高,整体收入水平偏低,许多青年和家长不愿意选择中职学校学习,不愿意当技术工人。


       持之以恒支持中职提升发展


       报告提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持之以恒地支持中职教育提升发展。


       一是强化基础地位,坚持发展重点不动摇。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将落实中央“总体保持中职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明确要求作为政府履责督导的重要内容。


       二是提高投入标准,扶持薄弱地区和学校发展。要提高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投入标准,重点帮助薄弱学校加快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逐步缩小区域间、城乡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差距。


       三是落实改革政策,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加快落实国家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要求,解决股份制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等重大政策突破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转变政府职能,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多元参与办学的制度保障体系。


       四是坚持立德树人,拓展学生多样化成才路径。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推进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合培养,加快拓展中职学校学生多样化成才渠道。


       五是设立专项引导,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升级优化。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部署,设立并实施新的财政专项,引导资源配置,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升级优化。


       六是倡导新的文化,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要求,切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建设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文化生态,营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中国教育报记者 翟帆)